从1998年刘强东在中关村创立京东开始,迄今已走过15年。从2007年今日资本投资京东开始,PE们追逐京东已近6年。
从初始2000万美元,到现在72.5亿美元的估值,6年时间,京东估值翻了350倍,早期的PE诸如今日资本、老虎基金等赚得盆满钵满。
作为中国电子商务领跑者,京东2012年已实现600亿的销售规模,占中国电商销售额的49%。但遗憾的是,京东依然在巨额亏损。数据显示,京东2012年亏损达到创纪录的48亿元。即便规模超越了京东PE投资者在一年多前的“500亿就能盈利的预测”。
毫无疑问,京东的PE们慷慨的地为刘强东“烧钱”埋单,其看重的或许是刘强东能带领京东成为中国的亚马逊。即便成不了亚马逊,也能在将京东送上资本市场后实现退出。
亚马逊亏损了7年,直到第8年才开始盈利。但京东自创立以来,还从未有过盈利记录,即便从2007年PE首次进入开始算,今年已经是第6个年头。
京东能否盈利?何时盈利?刘强东给出的最新答案是2013年四季度。从京东盈利需要的毛利率来看,要实现今年四季度盈利困难重重。尽管刘强东曾不止一次的强调,京东要实现盈利很简单,但为了“大理想”,京东放弃了暂时的盈利要求。
600亿规模不盈利,1000亿规模盈利吗?对京东而言,或许1000亿规模在今年乃至明年就能实现,但能否盈利,真的不好说。
从PE第一次投资算起,京东野蛮生长的6年里,无论是中国的传统零售商苏宁、国美(因领导者原因业绩首度出现亏损),还是其它电商,都各自活得很好,这似乎应该归功于中国市场容量足够大,还未出现一个绝对的强者主导市场。
苏宁2012年的销售规模已过千亿,较之它从前的高增长,苏宁的增长速度呈现加速下滑态势。正是看到这点,已经更名的苏宁云商正在加快线上线下的融合和布局。
对雄心勃勃地要做中国亚马逊的京东而言,盈利或许是一个时间问题。但京东的PE们如果要靠京东盈利来实现投资收益,恐怕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上市就成为唯一选择。
京东的PE们可谓来头不小,声名远播,今日资本、老虎基金等,无一不是PE界的投资高手,它们会否看错了京东?它们能坦然承认和承担失败吗?或许,京东的PE们已陷入“传销”式困局,明知已经“被骗”或已不可能,不得不拉来更多同伙,继续这个危险的游戏。
从目前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的研究情况看,京东的商业模式并没有什么先进性,与传统电商比并无成本竞争优势。京东靠低价策略获取规模效益只不过是中国市场重复了多年的老路。从线下到线上,概莫能外。京东还需要至少3-5年时间来证明自己供应链管理模式的领。
2013年,对京东而言,可谓生死时速。京东要实现盈利,要奔赴海外IPO。而缓过劲、清醒过来的苏宁、国美则在进行二次创业。更有易迅等携各种优势加入电商的战团,中国电商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软银亚洲投资基金首席合伙人阎炎曾直言,电商普遍存在烧钱的情况,投资人投入的资金会很快被消耗掉,一定程度上来说,电子商务在主营业务上不赚钱,它赚的是VC、PE的钱。“作为投资人看到这种情况,也非常难受。现在互联网之于创投‘是不给钱,就死给你看’。”今日资本的创始人徐新曾表示。
现在,京东需要用盈利来证明自己,也需要用更长时间来证明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与传统零售商的竞争优势。
对众多京东的PE们来说,除了紧锣密鼓安排京东赴美上市之外,还得为京东下一轮融资继续找钱。毕竟,这已经不是刘强东一个人在战斗了。
问题是,太多中国互联网企业带着不盈利的现实奔赴美国资本市场,已经累积了相当多的风险。海外投资者已经警醒,那种一味讲“商业模式和逻辑”的故事恐怕再难效仿。